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内容新闻内容
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联合国糖尿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合乐hl888是否也该自省——为何中国成为了“盛糖大国”?
中国人不信,美国人却猜中了
2007年,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做了一次全国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这个数字让当时卫生部的官员很难接受,甚至有人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信质疑这个结果。
然而在杨文英教授公布这个数字的15年前,因获普利策奖的科普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而出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戴蒙德教授的这个预言在当时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戴蒙德预言”不幸被证实。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根据这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过美国(11.3%),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能够佐证尼尔教授的“节俭基因”假说的案例还出现在瑙鲁。贫穷而又勤劳的岛民祖先把“节俭基因”一代代传给瑙鲁人,当外来的西方生活方式被带进岛上的时候,瑙鲁人身体里的这种基因一时无法适应突然降临的富足生活。而欧洲人则由于早已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节俭基因在他们体内已逐步消失,所以同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糖尿病。
2、“荷兰饥荒研究”
199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糖尿病领域著名的“荷兰饥荒研究”。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1944-1945年饥荒时在妈妈肚子里挨饿出生的荷兰人与之后一年食品供应正常时出生的孩子相比,成年后更易发胖,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升高。
3、我国的三年大饥荒等研究
马冠生他们通过2002年中国国家营养和健康横断面调查,找到了1954-1964年出生的农村受试者7874人,结果发现,遭遇过1959-1961年三年中国大饥荒的胎儿与儿童,成年后患高血糖症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其中,又以后来营养过剩者更甚。
同样,哈佛大学教授胡丙长也主持了一项同样针对中国三年大饥荒年代胎儿的研究,结果明确表示,胎儿时期严重的饥荒与成年后高血糖的发生风险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越是成年以后饮食习惯西方化和经济条件好的人,这种联系越强烈。
久坐不动的一代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
在美国穷人多,在中国“富人”多
长此以往,中国人得糖尿病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