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内容新闻内容
截至北京时间16日9时,全球共有2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2028598例,累计死亡133627例。随着确诊病例的逐渐增多,全球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也进入白热化。在居家隔离、限制出行等政策出台的同时,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世卫组织以及多个国家也在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国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涉及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开展临床研究。
不仅如此,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产出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期刊,以最快速度与全球分享中国临床经验与成果。目前,我国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球首启二期临床研究;新一轮新冠药物正在攻关中,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均在列……
据最新消息,4月13日,美国FDA考虑到对磷酸氯喹和硫酸羟氯喹的需求预计会增加,发布了产品特定指南(PSG),以支持这些药物的通用药开发,其中,磷酸氯喹可以豁免BE。此外,FDA还宣布对任何新提交的关于磷酸氯喹和硫酸羟氯喹的缩略新药申请(ANDAs)进行优先审查;对原始ANDA修正案和补充案的审查优先。
疫苗方面
目前中国和美国已经开始了新冠特异疫苗的研发。最近澳大利亚和荷兰科学家经过人群大数据分析显示,卡介苗疫苗(BCG)可能对新冠病毒有预防作用。当前由于新冠的特效疫苗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问世,各界对卡介苗是否能够对新冠病毒起到预防作用有了很大的期望,但由于卡介苗对新冠的有效性结论不是通过临床实验而是根据强度很弱的人群大数据得到,所以很多科学家对此结论表示怀疑。由于证据较弱,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并没有推荐卡介苗作为预防新冠病毒的手段。在澳大利亚, 卡介苗的随机对照试验即将进行。
全球合作助力研发提速
据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疫苗研发团队发表于《自然综述•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一项研究报告,截至4月8日,全球共有115个候选的新冠疫苗处于不同开发阶段。
科研人员发现,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与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感染人体。刺突蛋白像一把“钥匙”,细胞上的ACE2受体则像一把“锁”。钥匙开了锁,病毒才能进入细胞。新冠疫苗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钥匙打开锁,以防病毒感染细胞。
中国科研人员在病毒基因组序列以及刺突蛋白与ACE2复合物结构解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研究者则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重建了新冠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3D构象……在各国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新冠病毒的“钥匙开锁”机制被明确阐释,这为疫苗的靶点选择以及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为了早日获得对抗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从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到各国政府,从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到企业,全球都已经行动起来,开展广泛的合作。115个疫苗中共有78个确认活跃的候选疫苗。这些疫苗的开发者中有36家来自北美,14家来自中国、14家来自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另外14家来自欧洲。